最近的两会提案中,全国政协委员高彦明的“提高来华留学生招生标准”得到众多网友的支持。
进入21世纪,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,以及我们对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重视,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。
从2000年到2017年,来华留学生人数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。
2017年,来华留学生总数超过48万,与2000年的5万相比,增长了近10倍。
2020年,即使在疫情的影响下,在华的外国留学生总量也超过49万人。
伴随着不断涌入的留学生,我国成为了全球第三、亚洲第一的留学生目的地。
不过,人多了也有坏处,中间总会混杂着一些垃圾。
近年来,关于外国来华留学生的生源质量和日常管理工作,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。
每每发生涉及留学生的事件,绝大部分都会引发轩然大波。
远的不说,就说近的。
2019年7月,山东大学给留学生配“学伴”一事引发热议,主要是大家觉得这个学伴项目变了味儿。
2017年,山东大学的学伴项目是一对一配对,到了2018年就变成了一配三。
本来一对一配对,形成两人的学习小组挺好的,后面还增加人数,显得留学生多宝贵似的。
不仅如此,这个项目说是自愿的、有男有女,但是却在报名表中强调学伴的性别,将“结交外国异性友人”列为选项之一。
而且,还特别标准“请同学们尽可能详细认真的填写,以便为你匹配心仪的学伴”。
于是,就出现了一个男留学生配三个女学伴的情况。
但是,你以为学伴就是帮助留学生学习,交流学术问题这么单纯?
不,他们的活动不仅仅在学习上,大多活动却是游玩的活动,比如逛景点、约饭、喝咖啡、玩狼人杀、看电影……
有人说,陌陌上的小姐姐就是干这个的,约pao也是这个流程。
所以,山东大学给留学生配三个异性学伴的事情,难逃被质疑变成性伴侣。
若是最后的结果是这样,那这个学伴项目,无疑是为了讨好洋人而将女生往火坑里推。
然后是2020年12月,中国政法大学内地学生到留学生浴室洗澡,不仅被扣眼镜,还被行政老师质问“有资格吗”。
同是政法大学的学子,连洗个澡都要区别对待,也是无语。
本来,外国留学生以及港澳台学生到我们高校留学,就是为了促进学习和交流,共同进步。
结果,反而因为对留学生的各种优待、特殊照顾,搞得不仅交流没做到,还把两个群体之间的隔阂越整越大。
活脱脱地把高校这个学习交流为主的地方,搞成了新时代的“华人与狗不得入内”。
这不是新时代的汉奸,又是什么?
当然还有很多留学生很垃圾,旷课、考试零分,照样毕业,还在学校内干出格的事情。
比如,电子科技大学留学生篡改LED屏,让中国滚出南亚;
比如,三峡大学三名印度留学生在学校内参与持械斗殴,刺伤中国学生;
比如,一些中文系的留学生,本科毕业后甚至还不会说中文……
这就是招生低门槛导致的滑稽的现象。
再不好好规范规范,我们的教育在国际上就要闹笑话了。
2018年,教育部印发《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(试行)》文件。
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来华留学教育制定的质量规范文件,指导和规范高校开展来华教育的全国统一的基本准则。
所以,可以看到,2018年到2020年,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其实没有很大幅度的增加。
但是,提高来华留学生标准,不是减少数量,而是要提高质量。
只要他们质量高,人数多点也没关系,毕竟人才当然是越多越好。
但是,如若质量不高,数量再多也没有用处,不过是白费财务资源罢了。
甚至最后,这些质量不高的留学生回到他们的国家,反而败坏了我们的教育名声。
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招生标准,这个提议真的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。
否则,人家总是把我们当个冤大头,专捡人家的垃圾,还当成宝呢。
记住,我们要的是人才,不是洋垃圾!
与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别人的洋垃圾,还不如多花点精力培养我们的人才。
这样,我们的人才才会更加认同我们的国家,将自己的才华奉献出来,建设我们的祖国。
上一篇:要把老百姓当人 下一篇:全国人大代表:优化郑州行政区划,推动撤县(